2016年12月19日从国家发改委获悉,经国务院批准,发改委日前正式印发了《东北振兴“十三五”规划》。
根据《规划》内容,到2020 年,东北地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取得重大进展,发展的平衡性、协调性、可持续性明显提高,并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。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,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,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,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。同时,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6.2%,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益明显提升,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高,为东北地区走进全国现代化建设前列、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支撑带奠定坚实基础。
具体来看,针对诸多制约东北经济重新崛起的体制机制障碍,《规划》都给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安排。例如,在政府职能转变方面,《规划》提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,凡能下放的审批事项一律下放,最大限度缩小投资项目核准的范围,同时着力解决政府职能错位、越位、缺位、不到位等问题,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法治型政府。再例如,在国企改革问题上,《规划》明确要求加快推动国有资本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中,同时积极稳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。针对不同类型国有企业的特点,未来将灵活采取引入战略投资者、推进企业改制上市、允许员工持股、吸引股权投资基金入股等方式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。
值得注意的是,针对东北民营经济较弱的短板,《规划》要求放宽民间投资准入。今后,将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为基础,允许民营企业进入未明确限制和禁止的领域,推动民营企业参与铁路、公路、航空等基础设施建设运营,完善民营企业参与教育、文化、医疗、卫生、养老等社会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。
此外,这份规划还对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、培育创业创新体系、推进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、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等诸多问题,给出了详细的对策。
分析人士指出,东北地区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和重要的农业基地,工业基础雄厚,自然资源丰富,发展潜力巨大,是全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。“十三五”时期推动东北经济脱困向好,实现新一轮振兴,事关全国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大局。总体而言,《规划》的正式落地无疑让振兴东北有了最新的路线图。未来,东北经济有望加速走出困局,并在中国经济转型中发挥更大积极作用。